網頁

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新年與「更新」- 文/tjm

日復一日同樣的生活,讓我們感到厭煩,覺得了無新意、失去動力。因此,我們常常期望有所改變,最好能夠「重新出發」。無奈我們就是沒有辦法常常「重新出發」才會落入對生活感到厭煩的狀況。元旦新年假期中,許多人會利用時間來訂定這一整年的計劃,傳統農曆年則可見家家戶戶大掃除,除舊佈新,迎接新的一年。這裡我們一同來思考兩者所共有的「重新出發」意涵。
    我們通常會用「定計劃」、「立志向」、「受訓練」等方式來追求「更新」或「重新出發」。但聖經中到底怎樣看「更新」或「重新出發」這個課題呢?
    舊約經卷中,上帝曾經幫助一個先知以利亞重新出發,這個以利亞是已經工作到了「不想活」的地步了,上帝先用睡眠與食物讓這個先知做第一階段的休養(請參考以下的經文),然後他自己與以利亞見面,重新派遣 以利亞出去工作(列王記上十九章10-18節),以利亞就獲得了「更新」。為什麼上帝跟以利亞見面,以利亞就能「重新得力」?這點我先賣個關子,不過看起來睡覺與吃飯很重要,覺得需要更新時,不妨先睡個好覺、吃個 飽。


舊約經卷中的以賽亞書,也有兩段經文談到這種「重新出發」、「重新得力」要怎麼達成: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以賽亞書三十章15節)「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四十章30-31節)


簡單的說,透過信耶穌的方式,上帝賞賜下聖靈,讓我們可以「更新」、「重生」成新人,而這個新人可以照著他創造主的形象「不斷的更新」(漸漸更新)。於是基督徒因為擁有聖靈所給予的新生命,由內在開始可以享受不斷更新,不斷重新得力的生命(如果基督徒沒有這樣的經歷,可能要考慮一下自己的信仰到底是怎麼回事?)。
    但有時候我們發現,即使是我們擁有可以日日更新的生命也沒用,因為大環境就是這樣,社會終究是存在罪惡,人總是自私,人的能力也是有限。似乎一個單一的個體並無法對抗整個大環境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少數人擁有新生命又如何呢?這部份,新約聖經還有另外的解決方案: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啟示錄二十一章4-5節)
    造物者應許到了末日,這個世界與社會也要被「更新」,讓大環境不再成為被更新之人的壓迫,反成為祝福。到那日,我們的心情應該跟過新年很像吧!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上帝的拣选与审判》- 主日证道


经文:摩31-15

3:1  以色列人哪,你们全家是我从埃及地领上来的,当听耶和华攻击你们的话: 
3:2  “在地上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因此,我必追讨你们的一切罪孽。” 
3:3  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 
3:4  狮子若非抓食,岂能在林中咆哮呢?少壮狮子若无所得,岂能从洞中发声呢? 
3:5  若没有机槛,雀鸟岂能陷在网罗里呢?网罗若无所得,岂能从地上翻起呢? 
3:6  城中若吹角,百姓岂不惊恐呢?灾祸若临到一城,岂非耶和华所降的吗? 
3:7  主耶和华若不将奥秘指示他的仆人众先知,就一无所行。 
3:8  狮子吼叫,谁不惧怕呢?主耶和华发命,谁能不说预言呢? 
3:9  要在亚实突的宫殿中和埃及地的宫殿里传扬说:“你们要聚集在撒马利亚的山上,就看见城中有何等大的扰乱与欺压的事。 
3:10  “那些以强暴抢夺财物、积蓄在自己家中的人,不知道行正直的事。”这是耶和华说的。 
3:11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敌人必来围攻这地,使你的势力衰微,抢掠你的家宅。” 
3:12  耶和华如此说:“牧人怎样从狮子口中抢回两条羊腿或半个耳朵,住撒玛利亚的以色列人躺卧在床角上,或铺绣花毯的榻上,他们得救也不过如此。” 
3:13  主耶和华万军之神说:“当听这话,警戒雅各家! 
3:14  我讨以色列罪的日子,也要讨伯特利祭坛的罪;坛角必被砍下,坠落于地。 
3:15  我要拆毁过冬和过夏的房屋;象牙的房屋也必毁灭,高大的房屋都归无有。”这是耶和华说的。
  前言
  按著作篇幅的长短,先知书可分为大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和小先知书(其余12卷先知书)。按事奉的历史时期、地域和对象,先知们的工作也可分为:阿摩司和何西阿对灭亡前的北方支派宣讲;约珥、以赛亚、弥迦、哈巴谷、和西番亚向亡国前的南方犹大支派宣讲;耶利米、以西结、和但以理向南方犹大被掳中的百姓宣讲;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向南方犹大被掳回归的百姓宣讲;俄巴底亚向外帮以东宣讲;约拿和那鸿对外帮尼尼微宣讲。
  阿摩司是奉耶和华的差遣、向北国宣讲上帝的话语的先知,事奉的时间约为760-750 BC,在北国即将被亚述国灭亡的前夜,是“写作的先知”中最早的一位。
阿摩司书》可分为三个大段落:1)宣告对列国(包括以色列和犹大)的八个刑罚(1-2章);2)论以色列的罪(3-6章);和3)用五个寓言讲明刑罚的内容。

二.  经文解析

3:1-2是前两章的概括和结论,以色列蒙上帝的拣选,是审判的原因。
3:1
以色列人哪”应指以色列民族的整体;
  “攻击”是介词,不是动词,是“针对”、“切切相关”的意思。
3:2
认识”还有“同房”、“亲近”、“承认”、“注意”等涵义,这里应指“拣选”。
3:3-8,先知取材百姓熟悉的生活,用对比式问句的因果关系,宣告上帝的愤怒和即将到来的审判。
  3:3
同心”原意是“相会”,有的译本为、“同意”、“相熟”;“大家见面、相互接纳,才可同行”。
3:4
  “狮子”和“少壮狮子”同义。狮子捕到食物后,会大声咆哮,把猎物吓得半死,也使窥测的野兽却步;牠会将部分猎物拖进洞内享受,兴奋地发出声音。
3:5
  “机槛”是一简单的捕鸟器具,雀鸟碰倒一根活动的木杆,就会被关在里面。
  3:6
   当城墙上的守望者吹起号角时,定出现紧急情况,就像今天的火警一样;先知都自知有守望者的职责。耶和华一直藉先知发出警告,灾祸从耶和华临到,是必然的。
3:7
对比式修辞问句达到高潮。“奥秘”的原意是“圈内”; 
  “一无所行”不是说耶和华什么都不作,而是说,耶和华一定先藉众先知传递警戒、审判的信息后,才采取审判行动。
  3:8
  以色列人的罪行,使耶和华发怒,像狮子般吼叫地发命,催促这位南国来的牧人,来到敌对的北国,为上帝发言。这是阿摩司宣讲的权威所在。

  3:9-15 讨以色列的罪
  3:9
 “亚实突”是非利士的一座城,代表“非利士”;以色列的罪,要受国际的公断。外邦不会比以色列好;但以色列是上帝的选民,更无法逃避责任。
  “”是单数,以巴路、基利心山?可能指撒玛利亚整个地区。
骚乱”可能是战争带来的毁灭,也可能是由于不法,使社会动荡、不安。
3:12
  主人托牧人所牧的羊群,若能拿出证据是被野兽吃了,可以免于赔偿。先知用这一事例比喻,以色列得救的机会很小,即便有被抢回的,也极其有限 – 余民。
  “余民”是上帝处理选民与他们背约之间的张力的一种方法。
3:14
  “坛角必被砍下”:坛角对因误杀而犯罪的人有保护作用(王上1:50);坛角被砍下,象征失去庇护的地方。
  3:15
  过冬、过夏、象牙、高大的房屋,显明富人的奢华;
房屋被拆毁,居无定所,从此,再没有安定的生活。

三.  小结

  本章中,先知阿摩司用旷野的旅行、狮子的觅食、打猎的技巧等修辞的问句,用因果关系向以色列人表明,上帝的怒气和即将到来的刑罚。他作为上帝差遣的先知,阿摩司不得不如此发预言。

四.  反思

在先知阿摩司事奉的年代,北国和南国都处于太平盛世。但社会贫富悬殊,恃强欺弱,司法不公,信仰偏斜,与上帝的选民的身份极不相称。被上帝拣选,从出埃及开始,以色列得到很多特权和恩惠,同时,他们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 遵守上帝的诫命,过圣洁的生活,彰显上帝的荣耀。但是,以色列人只要选民的权利,却拒绝选民的责任。这必然带来上帝的管教和刑罚。
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12:47-48)。这是上帝公平审判的原则。几千年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以色列那样,得到上帝那么多的恩典和启示,也没有任何民族向以色列那样,经历如此深沉、历久的苦难。
对当今的基督徒,这是很大的警戒。基督徒“是被拣选的族类,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传扬上帝的美德(彼前2:9)。
要活出新生命,只有靠上帝。上帝尊重我们每一位,从不强迫我们。除非我们愿意顺服上帝,否则,上帝的灵不会浇灌、充满我们。耶和华藉阿摩司宣告说:“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摩8:11b)。上帝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只有当我们愿意亲近上帝,上帝的灵才可能充满我们。希望今年,更多的弟兄姊妹,按照教会的读经日程,今年能读经一遍。我建议,对今年读经一遍的,教会要有奖励。同时,鼓励更多的弟兄姊妹参加祷告会,同心合意地寻求上帝对我们的带领,并厚赐我们教会的一切所需。主再来时,我们无愧于上帝的拣选,能在审判中站立得住。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新加坡政府人民应双向对话 为国家未来寻求共识 - 吴作栋先生

来源:联合早报 

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昨晚在马林百列区国庆晚宴上,鼓励人民就各项与现行政策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及了解情况,并积极参与同部长和议员的对话。他指出,新加坡不论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硬体发展都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下来选择走哪一条路势必决定我们共同的未来”。 由教育部长王瑞杰和年轻部长组成的委员会在着手检讨各项现行政策时,不只是拟定新的政策和计划,而是要带动人民进行全国对话,为国家未来和愿景寻求共识,并克服眼前挑战,一起决定要走哪条路来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

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昨晚在马林百列区国庆晚宴上以英语和华语讲话时指出,这个过程不应是由上而下,而应该是一个双向对话,全国人民,不论老少、不论对国家课题有何看法,都应该在这个建立国家共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李显龙总理在今年国庆献词中表示,希望新加坡人思考“未来的新加坡应该是个怎样的国家”,并透露已经委任王瑞杰领导一个由较年轻部长组成的委员会,负责检讨各项现行政策。 吴作栋表示支持这项倡议,同时鼓励人民就课题进行研究及了解情况,积极参与同部长和议员的对话。


接下来几个月,他同马林百列集选区其他议员也将继续同居民对话,就如何为国家共同的未来寻求共识。 他说:“这类对话办得越多,我们越有机会共同认清所面对的挑战,团结一致,以我们具有的优势来克服困难。” 吴作栋指出,新加坡不论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硬体发展都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下来选择走哪一条路势必决定我们共同的未来”。 他说:“一个政府再好,也无法单方面克服各种挑战及满足人民的需求。一个民选政府同样需要人民的合作才能做出成绩……新加坡的政治气候现在不但更为开放,也变得更加多元。 “人民希望政府聆听他们的意见,希望为国家的发展出一分力,因为他们从中感受到自己是新加坡的一分子。但我们也必须尊重和善用不同的意见,唯有大家达成共识,国家才能团结一致,跨步向前。”


再来,最严峻且不容易解决的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目前有约35万人年龄在65岁以上,到了2030年这个人数将激增到90万名。
这也意味着劳动人口将日益老化,员工目前的年龄中位数为42岁,比越南和印度的25岁来得大,新加坡将更难以同这些有较年轻劳动队伍的国家竞争。
此外,人民生育率低及越来越多人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和社会利益之前,也让吴作栋感到担忧。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沈芯菱 - ‧少女公益慈善家

沈芯菱出生於1989年11月,出身雲林縣貧窮攤販家庭,11歲起致力公益,幫助滯銷農產品、弱勢學生教育、青少年藝術創作、原住民資訊落差、新台灣移民等社會基層,22歲前獨身投入新臺幣五百多萬元。《讀者文摘》評為「少女公益慈善家」,二度榮獲總統教育獎、全國傑出青年獎章、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多項殊榮,獲選為「台灣百年代表人物」,事蹟收錄於《世界年鑑》、《台灣名人錄》和高中英文、國中社會、國小國文等八本教科書。


她出名極早。
12歲、小學六年級,就在網路上架設免費的線上教學平台「安安」,迄今在兩岸三地累積了350萬使用者上網學習;14歲、國中二年級,因為看到柳丁賤價,向報社投書,最後與農委會打筆仗,在大眾媒體前一夕暴紅,迫使政府改變立場,並推動了 「全民吃柳丁運動」;15到18歲,她將關懷的範圍擴及更多的弱勢團體、青少年、原住民和台灣媳婦;19歲,她背起了相機,深入台灣大街小巷,去捕捉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影像,最後累積了20萬張她稱為「草根台灣臉譜」的圖像,讓她跨到對岸北京奧運辦展。
《讀者文摘》亞洲版稱她為「少女慈善家」,她的故事還被載入國中教科書。
21歲,正是台灣許多年輕人還賴在家的年紀,她卻似乎過了一個高轉速的公益人生。人們看她,或者讚嘆說︰太優秀!然而,她卻說自己平凡,「我是一個攤販、一個庄腳小孩。」

沈芯菱因家境貧困,住家以鐵皮屋搭建而成,父母則是攤販為生,使得沈芯菱自小學開始半工半讀,直到在學校接觸到電腦,被母親發覺到她有電腦才華 ,為增進這方面的才華表現,母親用借貸,變賣值錢飾物。使沈芯菱家中擁有一部中古電腦,經多年自學後,在小學四年級那年,沈芯菱有感於家鄉的老農的文旦年年賤價滯銷,便運用科技架設文旦產銷平台,至2012年產銷100萬斤。
在小學六年級那年,沈芯菱架設中小學的安安免費教學網站,將各科目教材及考古題匯編,並自行設立多媒體影音教材。國中二年級,成立免費補習班,教導75位弱勢學子。國中三年級那年,因柳丁產銷失衡,沈芯菱向政府及媒體投書,並發起「全民吃柳丁」運動,使大眾社會關注到,政府啟動九二機制,柳丁市價從一斤四元回穩到十二元間。2004年,沈芯菱拍攝草根台灣臉譜,走訪台澎金馬,至2012年拍攝近三十萬張影像,2005年,沈芯菱資助一百多位青少年創作展覽。2006年,沈芯菱上山到偏遠的原住民部落,因山區教育資源不足,沈芯菱將逾千台的電子辭典分送各原鄉孩童們。2007年,沈芯菱為新移民的台灣媳婦架設學習網站,提供各種多元資訊及閩南語影音教學。2009年之後,沈芯菱開始到台灣各地巡迴演講,力倡慈善公益活動。2011年,沈芯菱被教育部將她的公益事蹟獲編為高中、國中、小學的教材。
現在,沈芯菱推動〈台灣希望工程〉致力於土地正義、弱勢教育、人文志業、扶貧志業,公益十年未接受贊助捐款,個人投入五百多萬元,收入來自演講、寫作、攝影、資訊應用等方面,此期間榮獲不少獎項,已編入八本台灣高中小學教科書,兩度獲得中華民國政府頒授總統教育獎,其公益事蹟於2008年被《世界年鑑》刊載,也被2011年台灣燈會《時代光廊》獲選為「台灣百年代表人物」。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人生舞台 - 天堂游记

我的 face book

人生舞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每一个人都担当一个角色,而且演技精湛,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鼓掌大笑。一旦剧终人散,在那后台,又有多少辛酸血泪,无人知晓,这一场戏实在演得太痛苦了。



每一个家庭中,搭配了男女主角,及老幼配角,不必剧本,每天在演出人生悲喜剧,有一天休息了,二脚一伸,没能力演戏时,子孙就得将你抬出戏院(家中),让你在荒山野外自演「独脚(角)戏」,你这个红极一时的名演员,从此名息人殁了。后起新秀(子孙),各个玲珑活泼,他们在得意时,你的影子早已消失在他们脑海中,看透了这场戏,真是让人伤心。

老衲劝你不必悲伤,从今起不必再演那些爱情悲喜剧,我们演一场神仙大会串,最后各个成仙成佛去,不是皆大欢喜吗

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现代文化是进步?还是欺骗?

我的臉書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与此同时,人们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不断地改变,人们将思想上的这种转变称为现代文化。这种现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我。在网上输入“自我”二字进行搜索,其结果让我感到无比震惊,包含“自我”的现代用语是如此之多,如:超越自我、自我实现、自我认同、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等等。如此多带有现代文明标签的“自我”,是否真的将人带进了文明的时代呢?当人们“崇尚自由”的时候,这个世界的道德又沦落到一种怎样的地步?

比如说现代人们提倡“自由”,追求一种不受约束的生活,觉得人就应该“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听什么就听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认为这样生活才不枉过这一生。当人被这样的思想充满的时候,就不想受到任何约束,没有律法作为行为的标准,自然将犯罪不当作是罪,并且将不义的事情自由合理化,这样就慢慢地淡化了人心中的道德观念。殊不知,这样的思想正是撒但极其巧妙的欺骗。他曾经不满上帝的律法,认为上帝的律法是不必要的约束,没有律法会更好;现代人崇尚自由的思想正是来自于魔鬼。因为《圣经》告诉我们:“真理必要你们得以自由”,这才是真自由的所在。人获得自由的唯一可能,就是与基督联合,因为基督就是真理。律法是保护我们的篱笆,人若想随私意跨出这保护圈,其结果就只有承受罪恶的毒箭所带来的痛苦了,而律法事实上是“使人自由的律法”。【雅2:12】

 现在的娱乐、电影、音乐、教育,以及思维方式等,无不向人传达这种自由主义和自我主义的精神。比如说现在人们所提倡的独立创新思维,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很不错,但实际上却逐渐将人的思想从最原始、最淳朴的认知上引向一个高抬自我、表现自我,以致让人生出骄傲、虚荣的网罗之中。再比如说,人们无比推崇的现代成功学和新纪元运动(New Age)的中心思想就是超越自我,激发人内在的潜能,相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最高点。这个表面上看起来也很不错,但事实上却是引导人重视自己,注重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的义,想着无论是什么只要靠着自己一定就能做到。当人们被这些觉得自己还不错、自己可以做到、自己比别人更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等思想充满的时候,那么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和对待亲人的态度上都会有很大的变化。